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❶ 与手足口病 是同一类病毒所致。
❷ 好发于夏秋季“ 六一 ”前后是高发期。
❸ 主要侵犯1~7岁儿童 。
❹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传染性很强,传播快。
这么来势汹汹的疾病,在症状上有些什么特点呢?
疱疹性咽峡炎的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特点为突然出现的发热、咽痛、流涎、拒食,严重情况下发热可高达40℃。
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或者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患儿口腔黏膜可见疱疹,可能累及上腭、扁桃体、咽峡部等。
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破溃变为溃疡,颈部、颌下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图片来源:www.medindia.net)
此病虽然来势迅猛,但有自限性,自然病程为1周左右。
了解完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了,这和手足口病症状不是很相似吗?
如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的确,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症状大同小异,流行时间也基本相同。
辨别这两种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疱疹的位置。
●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内;
● 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喉咙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两个疾病在皮损、并发症还有病程方面也都有所不同:
对于手足口病的护理和预防,我们在前期的文章推送过,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解释了,我们今天重点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为良性疾病,病程较短,可完全恢复。治疗以解热镇痛、补液等支持治疗为主,不需要特别使用抗病毒药物。
❶ 饮食:清淡为宜
口腔疱疹会加重宝宝的不适,因此护理上,应对这种不适感就尤为重要。
尚未添加辅食的孩子:家长可以用杯子、勺子甚至注射器来给宝宝喂奶,减少奶嘴对口腔疱疹的刺激。
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可以选择软烂一些的、易于吞咽的食物,避免偏硬的食物加重吞咽疼痛。
☞ 吃凉的。热的食物会加重口腔疱疹的疼痛。
☞ 吃稀的。生病期间情况特殊,固体食物的摄入并没有那么重要。
☞ 免酸的。如果宝宝生病期间实在不愿意接受白水,那么果汁也可以选择。
注意:选择温和的果汁,避免柑橘、西红柿等太酸的果汁,以免增加唾液的释放,加重疼痛。
如果口腔疱疹较多,宝宝出现完全无法吞咽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缓解疼痛的漱口水。(在进食前使用,减缓疱疹的疼痛)
持续高热、不能进食的患儿则需要静脉补液支持治疗。
❷ 发热:勤测体温
发热一般在2天内缓解,口腔黏膜损害5~6天可缓解。当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时,可口服退热药物降温。
❸ 口腔:保持清洁
常漱口,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最后,需注意如患儿精神萎靡、持续高热、抽搐,还需注意重要脏器合并症(心脏、肺、脑损伤),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个预防重于治疗的疾病。
家长需要注意这几点:
❶ 勤洗手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最重要的措施。
❷ 勤开窗通风,餐具、玩具定期消毒。
❸ 休息很重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
❹ 饮食营养、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
❺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
❻ 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疱疹性咽峡炎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症状很轻的,但是有很小的比例会发展为重症,又没有特效药物,所以护理很重要!
6月将是传染疾病高发的时节,纷至沓来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家长多学习,孩子少遭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