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哭不停?

陈英
咨询

对于哭闹不止的孩子,不仅家长着急担心,家长最后还可以求助于于医生,哭闹不止的孩子对医生也是考验。

小宝宝不会说话,哭闹常常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据统计每天哭闹的时间,在生后2周平均约1小时,生后6周约1-4小时,至生后12周逐渐减至1小时。

面对宝宝的哭闹,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是立刻抱起来安慰,还是由着他哭?

其实哭不全是坏事情,哭闹可以使两肺充分扩张,增加肺活量,同时还可以促使全身肌肉活动,非常有助于各肌肉的锻炼与发育。

即使有这些好处,我们仍然还是希望孩子哭的越少越好。

对于哭闹的孩子,首先要判断宝宝为什么哭闹。如果有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哭闹,应该消除引起哭闹的因素,如果认真寻找后没有发现引起孩子哭闹的因素,就可以让孩子哭闹一会儿,不需过于担心会哭坏了孩子。

那么从几个方面判断孩子哭闹的原因呢?

吃:

对于新出生的宝宝,妈妈常常经验不足,不知道自己的奶量,也不知道每次孩子吃了多少母奶,经常发生喂奶后1-2小孩子即出现哭闹,如把手指放在孩子的嘴边,孩子表选出强烈的觅食动作,这种哭闹往往由于母乳不充足,孩子饥饿所造成。

对于4-6个月的孩子,奶量基本稳定,但开始添加辅食。如在添加新食物的当天或第二天,孩子出现明显哭闹,常常是由于孩子对新食物不耐受,家长再仔细检查可能发现孩子肚子比较胀,有的甚至出现腹泻或便秘,有的可能出现皮疹。如遇这种情况,家长应暂停这种新食物。

喝:

如果母乳喂养可不给孩子喝水。但有时天气太热,或室内温度太高或湿度过低,孩子可能需要较多水分,所以有时孩子哭闹可能是因为渴了。如果每次哭闹都让孩子喝奶,可能会造成喂养过度,表现为大便里有较多奶瓣,呈消化不良状态大便,或大便次数或量增多。

拉撒:

孩子拉撒后常表现哭闹,所以孩子一哭闹,首先看看孩子有没有拉撒,如果大便稀,要注意每次大便后抹点护臀霜,以防臀红。换纸尿布时要注意孩子的衣裤有没有湿,如有要及时更换。

有的孩子小便前或小便后哭闹,家长应该加以重视。小婴儿的泌尿系感染症状常比较隐匿,易被忽略,排尿前后哭闹是其症状之一。

睡:

孩子困倦时易哭闹,尤其是想睡觉而外界环境比较嘈杂吵闹时孩子容易哭闹,此时应在相对安静的地方抱着孩子尽快哄孩子睡着。

室内温度及穿着:

室内温度过高,孩子穿着过多常引起孩子哭闹。温度高穿的多孩子容易出汗,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孩子也有可能出痱子。当孩子哭闹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是否干燥光滑,如发潮,则可能是穿的太多了。

给孩子佩戴饰品要注意有无饰品缠绕挤压皮肤,不建议给小婴儿佩戴饰品。

疾病因素:

肠绞痛

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种哭闹需要家长了解,这就是肠绞痛。肠绞痛多发生在出生后2-3周,3-4周后发生明显减少,病情常呈突然发生,严重哭闹为主,可持续2-3小时,基本上都可以自行缓解。哭闹一般在傍晚发生比较多见。

这种持续的哭闹常常使家长十分崩溃,由于原因不明,哭闹严重,家长大都慌张就医,有时一到医院,孩子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

肠绞痛的原因目前并不是十分明确,有的学说认为是婴儿肠道痉挛、肠内涨气所造成,也有人为是患儿胃肠功能尚不健全导致,还有认为与肠道内常住菌群不足或胃食管返流有关,或可能与妈妈是否患有焦虑抑郁症、妈妈吸烟、过早中断母乳、辅食添加不当、过于频繁就医或过多实验室检查都有相关性。

虽无器质性疾病,但宝宝哭闹时间长且重,家长不好甄别,常需要到医院由医生判断。

肠套叠

肠套叠高发年龄段在5个月至1岁半之间,5个月-8,9个月的孩子最多见。

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

婴儿不能诉说,其腹痛常表现为剧烈的哭闹,烦躁不安,哭闹短暂停歇后再次发生,不断加重,随后出现呕吐、果酱样大便。

肠套叠患儿由于套叠情况不能自行缓解,所以哭闹常呈持续性,或呈阵发性加剧的哭闹。孩子常常哭的撕心裂肺,与普通家常哭闹很不相同。

在医院,一旦怀疑是肠套叠,B超常可做快速而明确的诊断,诊断后可在超声波的直视下以温生理食盐水灌肠,使肠套叠复原。(肠套叠详细内容可见20140714文章)

感染性疾病

此类疾病一般不仅只有哭闹,还有发热、咳嗽、流涕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孩子哭闹,大人心焦,先循着这个脉络逐渐排除,大都还是能找到哭闹的缘由的。

如心理没底,还是交给医生判断吧。

产品推荐
  • 1-3岁年度健康体检基础套餐(院区版)
  • 1-3岁年度健康体检全面套餐(院区版)
  • 4-6岁年度健康体检基础套餐(院区版)
  • 4-6岁年度健康体检全面套餐(院区版)
推荐专家
  • 陈英
    小儿内科全科
  •  
相关文章
更多
  • 小儿发育迟滞不容忽视!
  • 母乳储存、加热把好“质量关”,别把细菌喂给宝宝
  • 孩子为什么哭不停?
  • 打麻疹疫苗,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 宝宝耳朵上的洞不是“聪明孔”、“富贵仓”,处理不当可能会有严重后果!
  • 新生儿期宝宝的智能发育和早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