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其特点为发热伴口腔咽部黏膜疱疹,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在婴幼儿间传播。
1. 发热
2. 咽喉疼痛
3. 流涎
4. 不愿意吃东西、喝水
5. 可伴有头疼、颈、腹和四肢疼痛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组病毒。儿童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粘膜柔嫩,容易受到各种刺激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炎症反应,并且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不能充分杀灭入侵的病原体。在感染后能产生免疫, 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另外,手足口病的病原也为肠道病毒,但其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
医生通过孩子症状及查体情况,流行季节、做出判断,可能会检查血象、CRP、查血EV-71的IgM抗体等,告诉患儿家长该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等。
1. 抗病毒治疗:常规不用抗病毒治疗,必要时可能会用到利巴韦林喷咽部
2. 疱疹较多时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喷口咽促进黏膜糜烂处愈合
3. 清热解毒:中药制剂如双黄连、板蓝根、蒲地蓝、清热宁等也有很好效果
4. 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或温水浴
5. 合并细菌感染时需给予抗生素治疗
6. 发生热性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必要时留院观察
本病有流行趋势,好发于夏秋季。常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痛、头痛、厌食,可伴有腹痛及关节痛等。婴幼儿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初期可能只有红点,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如舌面、口腔颊粘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如合并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病程中需注意患儿手、足、臀部等是否伴有水疱或者小红疹,注意除外手足口病。
遵医嘱治疗,观察孩子体温、精神状态、纳奶量、尿量,注意孩子手、足及臀部是否有皮疹等。适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进食好消化食物,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卫生,尤其手的卫生,强调勤洗手,进食困难时多以流食为主,保障足够的液体入量和尿量。水、奶等可以尽量放凉了喝有助于减轻吞咽的的疼痛。
在本病多发的夏秋季节,为防止婴幼儿交叉感染,家人外出回家后,须先更衣,洗手。特别是家中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发热或者咽痛时更需注意隔离,注意居室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