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父母坚持做这几件事,孩子会更优秀

熊猫医疗

最近一期的《向往的生活》里,吕思清和他的小提琴火了。当一曲《梁祝》缓缓从他手底倾泻而出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无比动容。


尤其是对小提琴无比热爱的王迅,他的眼里甚至泛着泪光。

在大家的鼓励下,他也试着拉了一曲,但跟刚才吕思清拉的比起来,岂止是天壤之别。


王迅失落地说:刚开始我也很喜欢,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可惜我没坚持啊.....


吕思清感叹:其实我小时候都是被父母逼着学的,当时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参加第一个比赛,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现在非常感谢我的父母。

幼年时候,孩子往往不具备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知道有些事如果不去坚持,真的会后悔终生


但父母的坚持可能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轨迹。


比如6岁前,父母坚持做这5件事,孩子会更优秀


1每天拥抱孩子一次


记得我家大宝月子期间,她经常会在下午的某个时间段莫名其妙就哭闹不止,怎么哄都不好。


那时候,孩子哭,我心情也烦躁,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后来听了别的宝妈建议,当孩子再哭的时候,我将孩子耷在自己的肩膀上,轻轻抚摸她的后背,温柔的肢体接触,使她慢慢平静了下来,逐渐地,她大哭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其实,心理学家早就发现,抚摸和拥抱能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使孩子的安全感更足


很多准妈妈在孕期都会不自觉地抚摸自己的肚皮,这不但是一种下意识安抚孩子的动作,更是一种母子之间的情感链接。


而且抚摸和拥抱还能使孩子的大脑产生催产素,这种激素对孩子情绪的发展、亲密关系的建立、免疫力的增强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宝爸宝妈们,千万不要吝啬你的拥抱。


不用多,每天拿出几分钟,认真地拥抱一次孩子,就可以让他身心更加健康的成长。


2每天给孩子一些独处时间


我们小区有一个游乐场,每天下午都会聚集一大批孩子在这里玩。


我经常带着我家大宝参与其中,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很多家长真是一刻也不闲着


孩子在前面玩,家长追在后面一会儿帮孩子拍拍身上的土,一会又拿着水瓶问孩子渴不渴,过几分钟又赶紧跑过去帮孩子擦擦汗......


这种情况下,孩子根本无法投入地去参与一项游戏,经常吵着家长赶紧换到下一个地方。


实际上,这些家长都忽略了独处对孩子的重要性

著名的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孩子是需要独处时间的,这是训练他们专注力的重要过程


当孩子在独处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能全身心投入到眼前的新鲜事物中,对身心是一种有效的成长和滋养。


当然,独处时间是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来决定的


1岁之前的孩子对安全感渴求强烈,父母必须第一时间给予满足,但是1岁之后,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的举动,给孩子独处的机会。如果孩子正在专心地玩玩具、画画,情绪平静,就不要去打扰他。


另外,年幼的孩子自己独处并不安全,所以我们的原则是:父母在场,但不打扰


切记:一个孩子的独处是他迈向独立的关键因素,为人父母千万不要忽略了。


3每晚让孩子讲当天发生的事


晓晓是我的闺蜜,她同时也是叱咤职场、雷厉风行的女强人。


尽管晓晓将很多精力投入到了职场上,但她的儿子真的很优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属于拔尖水平。


当周围人向晓晓讨要秘诀时,她轻松笑道:「其实很简单,每天坚持跟孩子聊天,让孩子讲讲当天发生的事情就好了。」


纳尼?就这么简单。


其实也并非讲讲当天发生的事这么简单。


孩子在讲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他一天行为活动的整理和复盘,看似是父母在和他聊天,实际上是他大脑快速回忆并记忆的一个过程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学生在学校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们在学习记忆方式。


学习一门课程、一种技能,能够储存起来,成为一种经验,作为生活、工作的准备,学习才算成功。


而记忆标志着人类的智能、生命和经验


所以看似是让孩子讲讲当天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却是父母在帮助孩子对记忆进行梳理。这项活动对孩子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


4坚持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前两天,我朋友圈里有一个宝妈在晒和孩子打扫房间的图片。


并以孩子的口吻配文说道:别看我小,扫地、拖地、擦桌子样样都不落后。


这条朋友圈收获了很多人的点赞,大家评论说道:「小鬼当家,有这么暖心的宝宝,做妈妈的轻松不少啊!」


当然,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她们评论说:「千万不能指望孩子干家务,他们还不够添乱的呢?再说一不小心被磕着碰着,又该怎么办?」


看来,有很多父母打心底并不认同让孩子干家务,他们普遍都存有一个爱的误区:太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儿脏活累活,总是事无巨细地为他们包办一切。

其实,坚持跟孩子一起做家务,对孩子的影响利远远大于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对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剥夺让孩子干家务的机会,实际上就是限制孩子的动手能力,剥夺他们自己去尝试和锻炼的机会,这会在他们走向独立的道路上制造诸多障碍。


哈佛大学学者的一个研究证明:


爱做家务的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15:1,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所以,给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并坚持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每个为人父母的都要牢记哦!


5选择权交给孩子


记得在《爸爸去哪里2》节目中,有一次,爸爸们和孩子们来到了条件艰苦的斐济岛。


当时到了没多久,敏感的多多突然变得畏缩回避和闷闷不乐。大概是自小生活条件优越的她无法一下子适应这种环境。

多多的爸爸黄磊敏锐地觉察到了孩子的情绪,并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跟女儿好好聊聊。


多多说:「爸爸,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让我感觉十分不好,我想哭。


黄磊的原话我忘记了,但他的举动真的值得点赞。


他告诉多多,无论怎样多多都是很棒的女儿,但是未来的一切,终究会由她自己去面对。无论父母是否情愿,都将注定发生,而爸爸和妈妈,不可能永远守在身旁。


最后的结果是,多多自己想明白并接纳了当下的现实,选择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应对。


要相信孩子自己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父母都欠缺的一门功课。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一直在剥夺孩子选择的机会。


殊不知,有些弯路是必须要走的,早不走,那一定会晚走。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剥夺选择的机会,丧失了犯错的机会,那么在他将来的学业、工作、婚姻里,他一定会栽更大的跟头。


所以,为人父母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请将选择权交给我们的孩子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说过——


孩子小的时侯,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因为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都应该早做足了,是验收的时侯了,这验收的既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


「过期」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过期」父母,在孩子的关键时期,给到他最大限度的支持。

产品推荐
  • 1-3岁年度健康体检基础套餐(院区版)
  • 1-3岁年度健康体检全面套餐(院区版)
  • 4-6岁年度健康体检基础套餐(院区版)
  • 4-6岁年度健康体检全面套餐(院区版)
相关文章
更多
  • 小儿发育迟滞不容忽视!
  • 母乳储存、加热把好“质量关”,别把细菌喂给宝宝
  • 孩子为什么哭不停?
  • 打麻疹疫苗,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 收藏 | 史上最全1~2岁宝宝体检攻略
  • 宝宝耳朵上的洞不是“聪明孔”、“富贵仓”,处理不当可能会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