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群里有宝爸宝妈在问这样的问题。
那么,两岁孩子不会说话,到底是不是正常的呢?
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引导孩子多说话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到3岁儿童的语言发展应该是什么个情况。
大多数孩子学说话的过程是这样的
12~16个月:能够听懂能够听懂100~150词、简单的句子或请求,能对所接收的请求作出反应;能够说 20~30 个词;
16~20个月:能够理解 200个词和词组;能说 50~200个词;在 18个月的时候,进入词汇暴涨期;
20~24个月:能够理解语句关系和语序;掌握重组发音和表达意图的能力;
24~36个月:能够理解复杂的句子;推导语法结构和规则。
落后于标准过程怎么办
一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因为个体差异,儿童的语言发展参差不齐并不奇怪。
有些孩子很早就开始说话,有些孩子到了两岁还只能说出几个词语。其实,推迟的时间只要在6个月以内,问题并不大。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的情况,家长应该带孩子去看医生。
孩子有频繁耳部感染史
你担心孩子的听力
孩子是社交技巧较差
孩子其他方面出现发育迟缓,例如走路。
如果孩子3~6个月都没有学会很多新词,你应该咨询儿科医生或言语专家,看看孩子是否有问题:发育性问题(例如自闭症)和结构性问题(例如舌系带过紧、唇腭畸形或口舌肌肉不协调)都可能导致语言发展迟缓、言语脱节。
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具体怎么做)
给孩子读书。
和孩子一起读图画书,对照图片向他提问:“球在哪儿呀?”利用我们所谓的“扩展”概念——从一个词扩展到一个想法。
比如说,你正在读书的时候孩子提问:“那是什么?”你回答:“那是鸟儿。”然后你要补充说:“鸟儿在天上飞。”
你不光要回答孩子的问题,还要告诉他与词语有关的想法——鸟儿在天上飞。
通过这种方式,他会学到如何将词语的发音与图片联系起来。
寻找教育机会。
如果你们正在公园里散步,孩子指着一只小狗,你可以说:“狗狗会跑,会跳,会叫。”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这些声音。
如果孩子指着天上,含糊不清地说“了”(鸟),请补充正确的发音:“是的,那是鸟。我们再找找别的鸟。”
利用孩子自己发起的机会,不断重复孩子感兴趣的词语。
玩游戏,识器官。
幼儿喜欢关注自己的身体,给自己身体各个部分起名字。问问孩子他的眼睛、鼻子和肚脐在哪儿,鼓励他指出这些地方。这不光是一堂简短的解剖课,还是教孩子正确的器官名称的机会。
做个解说员。
帮孩子洗澡或换衣服的时候,请一边做一边介绍:“现在我们穿衣服”,等等。你自己穿衣服或是在屋子里做家务的时候,告诉孩子你正在做什么,就像讲故事一样。
小家伙的耳朵可尖着呢,他正在发育的语言中心会处理每一个听到的词语。父母爱唠叨,孩子就更容易学会说话。
问问题。
孩子喜欢较高的音调,提问的时候自然地升高音调:“宝宝想去外面玩吗?”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地回应。
多唱歌。
比起说话来,唱歌能够更大程度地调动大脑里的语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