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9天就有1个孩子因它丧命,别让孩子为父母的疏忽买单

熊猫医疗

这不是恐怖片中的场景,相反这样的场景每个夏天都在「上演」,而「他们」都只是年幼的孩子。


去年7月份,无锡一个孩子被反锁在车内


消防人员提议马上破窗救人妈妈却坚决要等开锁的来,甚至说:还好20分钟没事的。孩子被救出来时,早已浑身湿透,体力不支


这样的父母,真不知道是该说心大还是无知。


近年来媒体对把孩子遗忘在车内而造成悲剧的事件多有报道,常常引起大家的愤怒,但却都认为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但最小心的人的大脑也有失误,“掉线”的时候 。熊猫君想再次给大家提个醒,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01

真人实验告诉你

车内温室效应有多恐怖


下面的【真人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让大家了解,孩子单独在车里时会发生什么。

室外温度29℃左右,将温度计放入车里,进行1个小时的观察和记录。

同时,一位男士坐进去,真实体验一下待在车里的感觉。

实验开始时,车里面的温度是30.5℃30分钟后,温度上升为36.8℃1个小时后,温度已经变成了40.3℃

短短1小时,车内温度就上升了9.8℃!

这还是一辆白色贴了隔热膜的车子,如果不是容易反射光线的白色,没有贴膜,这个温度还会更高。

坐在车里的人状态怎么样呢

不到5分钟,就开始不停流汗

不到10分钟,就汗流浃背地「逃」了出来:“坐在车里就好像桑拿一样,特别闷热!感觉快窒息了。”

成年人都无法忍受,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大家可以看一下,不同环境温度下,车内温度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


⭐️ 不要低估阴天的危害


车内温度天气情况无关


哪怕室外温度只有13.8度,被忘在车内的孩子也有中暑的风险。


⭐️ 不要低估“我只离开一小会”的风险


因为太阳直射时,阳光可以穿透玻璃直射入车内仪表盘、方向盘等都会持续散发热量,内外空气不流通,最终形成了温室效应


车内温度升高6.7℃,只需要10分钟


(因此千万不要觉得我只是离开几分钟...1分钟也不行!)

一旦车熄火,即使把车窗开个缝,或者开着空调,对车内降温也没什么作用。


02

单独在车内时,孩子比成人更危险


成年人在不同温度下的感知是什么样的呢?

而由于生长发育的不同,孩子对温度更敏感,面临的高温风险也更甚于成人。

❶ 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散热功能远不及成人。

❷ 体表面积大,容易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能量

❸ 单位产热也比成人高。在同等环境下,孩子体温的升高速度是成人的3~5倍


在这种先天劣势下:


● 温度达到40℃,孩子主要的器官会衰竭

● 温度达到41.7℃,孩子很快就会死亡


我们之前说过,发烧不会烧坏孩子脑子,因为感染性的发热一般都不超过42℃。


但是!极端环境下会,比如:车内中暑


孩子的体温超过42℃时,体内蛋白质会变性凝固,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可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


03

怎么避免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


美国一个儿童安全网站上展示了许多孩子的照片,这些可爱的孩子,有着共同的标签——死于车内中暑

在美国,几乎每9天就有一个孩子因车内中暑而死亡,其中54%是被父母遗忘


很多人会觉得匪夷所思——是什么,让这些父母忘记了孩子的存在


心理学教授 David Diamond 教授解释:

当人被压力、情绪、睡眠不足等因素影响时,海马体的记忆回路就像被强制覆盖一样。除非被重启,否则这段记忆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换句话说:遗忘孩子这种意外,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包括我,和你。


⭐ 不把孩子忘在车内的5种办法


❶ 下车之前,检查一下后座,或者在前排贴张纸条提醒自己。

❷ 把手机、钱包等重要物品和孩子一起放在后座。


❸ 车窗的贴膜最好选择浅色的,这样即便发生意外,别人也能一眼看到车内。


❹ 买一个小的蓝牙防丢器,放在孩子身上或者提篮里,当防丢器和你身上的手机之间超过一段距离就会报警。


❺ 养成下车后查看后座的习惯,把传统的四字记忆口诀“伸手要钱”改为“伸(身份证)手(手机)还(孩子)要(钥匙)钱(钱包)“。


04

孩子被锁在车里如何自救?

虽然,我们极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但我们还是要通过引导让孩子明白,一旦发现自己被关在车里,可以这样做:


⭐ 按喇叭


不少车型在熄火断电的条线下还能鸣笛,家长们要根据自家车型判断按喇叭是否可行,并对孩子进行预防事故教学。


 打开双闪灯


双闪灯是危险警报灯,几乎所有车双闪灯都能在锁车熄火的状态下打开。


⭐ 怕打车窗


同时建议车主对车窗等不要贴太深色的膜


05

如何帮助锁在车内的孩子?

⭐ 拨打救援电话


如果确定备用钥匙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并且自身救援困难的情况下,应迅速及时拨打救援电话或联系开锁公司


 安抚孩子情绪


发现儿童被困车内后,首先大人自身要保持镇定,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尽量使其保持安静,等待救援。


因为本身密闭的车厢内就缺氧,如果孩子大声哭闹,反而使体力消耗更快。


⭐ 引导孩子自救


如果被困孩子在3岁以上,有一定行为能力和理解能力,那完全可以慢慢地一步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助打开车门。


⭐ 砸车窗也要有技巧


首先引导孩子坐到后排堵耳鼻口,以免受到惊吓,如果孩子太小,就要选择离孩子相对较远的车窗


而一般选择击碎的是驾驶座旁的玻璃,这既能确保把门打开,又有方向盘挡一下玻璃碎片,不至于溅伤孩子。


意外只有0%和100%,永远永远,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


·END·

产品推荐
  • 1-3岁年度健康体检基础套餐(院区版)
  • 1-3岁年度健康体检全面套餐(院区版)
  • 4-6岁年度健康体检基础套餐(院区版)
  • 4-6岁年度健康体检全面套餐(院区版)
相关文章
更多
  • 小儿发育迟滞不容忽视!
  • 收藏 | 史上最全1~2岁宝宝体检攻略
  • 1-2岁宝宝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 孩子“行为幼稚”很有可能是患了这种病
  • 宝宝理想性格养成记!
  • 天呐!我在宝宝的便便里看到整个“菜园子”!!!(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