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儿科整理了宝宝0-1岁不同月龄的发育特点和可以玩的玩具,各位宝爸宝妈可以参考哦!
0-1月龄:促进视听发育
对新生儿来说,为他们准备的玩具主要是为了促进视、听觉的发育,可选择一些外形优美、色彩对比度强一些的玩具,以便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
家长可给新生儿准备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红色绒线球、印有黑白脸谱、黑白的条纹及同心圆图形的硬纸卡片,彩色气球、小摇铃、能发出悦耳声音的音乐盒、彩色旋转玩具等。
1-2月龄:丰富的视觉刺激
宝宝天生最爱看人的面容,所以父母要经常用慈爱的目光俯视宝宝。宝宝开始对任何人的面容反应没有区别,但渐渐会对抚养他的人的面容有偏爱,如看到妈妈的面容时注视时间长,有时露出微笑。
父母可让婴儿仰卧,在其身体上方20厘米-30厘米处悬挂一些婴儿感兴趣的玩具,如彩色的环、铃和气球等。最好是红色和绿色或伴有响声的,在婴儿面前摇动或触动玩具,以引起他的兴趣,使其视力集中在这些玩具上。
3月龄:四肢运动
3个月的婴儿四肢随意运动开始发展,头部控制能力加强,已能开始转头细致地观察事物。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发展。看得见的可操作的物体更能引起他们特别持久的注意和兴趣。
(1)可拍打的玩具。
宝宝在仰卧时,将色彩鲜艳、有响声、大小适当的玩具挂在小床上方宝宝能够到抓到的地方。摇动或弄响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使他企图击打、够取、抓握、触摸玩具。
(2)脚蹬玩具。在床上悬挂1-2个彩色塑料球,高低能适合宝宝用脚蹬踢到的位置,逗引宝宝踢腿。当宝宝踢到时给予鼓励。
4月龄:感知周围事物
4个月的宝宝对周围事物开始产生兴趣,对有声响的玩具如花铃铛以及一抓握即响的小动物玩具更加有兴趣。随着宝宝会抓玩具,他会把抓住的玩具用嘴啃或用舌头舔,这是宝宝用嘴和舌在进行探索,家长不必紧张地将玩具从他口中取走。只要事前把玩具清洗干净,可以让宝宝拿进口内探索一下,以利于他感知能力的发展。
5月龄:练习抓握,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把玩具放在不同的距离(一定是经过努力可以够到的位置),让婴儿凭自己的努力够取玩具。还可将玩具放入一个大筐(盆)内,让婴儿到里面去抓取,需要什么自己抓什么,这样能锻炼婴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6月龄:双手传递,抓取
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可以玩积木传手和抓取小东西的游戏。
积木传手:宝宝坐在床上,妈妈给他一块积木,他拿住后再向同一只手递另一块积木,看他是否将原来的一块积木传递到另一手后再来拿这一块积木。如果他将手中的积木扔掉再拿新积木,就要教他先换手后再拿新的。练习几次后,他会学会这个本领。
抓取小东西:手抓东西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抓取物体从大逐渐变小。选择小的物品,以卫生安全为原则,避免误食口内发生危险。可以选小饼干、小米花等,即使吃进口内也会立即融化变软,不能用纽扣、硬豆或药片。练习持续数月,直到会灵巧捏取很小的东西为止。
7-8月龄:独立探索
7-8个月的婴儿运动能力增强,逐渐能移动自己的身体。他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周围的环境,为了培养婴儿的独立能力,成人应给婴儿创造尽情探索的机会。
给他准备一块小地方,周围环境是安全的。准备一个“百宝箱”,将小球、沙包、不倒翁、玩具娃娃、木制的各种小动物等玩具都放里面,让宝宝自己在那玩。他会专心致志地玩他感兴趣的东西,不厌其烦地把他们一样一样拿出来,又一样一样放进去,或者悄悄地将一个小东西放进另一个小容器中,或者把一件东西反复打开、合上。
9-10月龄:协调能力,动作灵巧
为了训练婴儿的双手小肌肉控制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使手的动作更加灵巧,需要有意识让宝宝玩以下游戏:
(1)投物进容器。在婴儿能有意识地将手中的玩具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婴儿将手中的一些小物品投入到一个大容器中,比如将彩球投入到小盆或小桶中,将木块放进小盆子里。也可以选择一些带孔的玩具,让婴儿将一些小东西从孔洞中投入,将小米花放进小瓶子里等。
(2)双手配合玩。该年龄段的婴儿模仿能力增强,可学习双手配合玩各种玩具,如拿两个小玩具对击,两个小桶对套起来。学习开瓶子盖和盖瓶子盖,家长可多次示范,让有婴儿模仿。当他学会把两个玩具对在一起的时候,他会非常高兴,并重复这样的动作。
11-12月龄:独立行走,玩具益智
这时期被称为“学步期”或“运动时代”,孩子开始尝试运动自己的身体,喜欢到处探险,开始学站立、走路。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好奇心逐渐增强,很多事更愿意自己去做。
有一种小套筒玩具是婴儿爱玩又有意义的玩具。套筒从大到小有很多层,而每一层颜色都不尽相同。我们教11-12个月的婴儿打开套筒,再把他们一个个套起来,或将套筒叠起来,或将小的放进大的套筒内,还可教婴儿认哪个大,哪个小,数数和辨认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