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期的孩子独立、自信,运动功能进一步完善,基本掌握了全身性的主要运动,他们能跑善跳,会玩球、跳绳、攀登等,家长可以注意观察孩子有无特别的天赋,比如喜欢乐器、体育或舞蹈,这一时期可以着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手的动作也更加灵巧,能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游戏和生活自理,家长终于可以脱手,在一旁给孩子准备可口的饭菜,提醒他们自己去洗手间或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穿的衣服。每天给孩子喂饭、穿衣服及换尿布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4~5岁孩子是数概念形成的最佳期。大多数孩子掌握了10以内的数概念,他们能够用小手指着小汽车数数有几辆,有的可以认识简单的汉字或字母,甚至可以歪歪扭扭的写出自己的名字。这会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非常骄傲。
这一时期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词汇量迅速增多为1600个,5岁时可达2100个;能与人交谈自如,能够清楚的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话语比较连贯。事实上根本不用家长再去鼓励孩子说话,因为他们会说个不停直到入睡。有时为了吸引家长注意会打断大人间的谈话,这时一定要教导孩子打断别人是不礼貌的,要等别人表达完再发言;或者建议孩子在发言前说声“对不起打扰一下”。
世界对于这个年龄段的的孩子多半仍是陌生的,于是他们会不停的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经常把家长们弄得焦头烂额。比如“真的有圣诞老人吗?”、“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小鸟为什么会飞?”等等。对于孩子的好奇,家长一定不要敷衍,而是要表示出同样感兴趣,并用通俗的语言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认为孩子理解不了而哄骗孩子。比如孩子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仍然有家长告诉孩子是捡来的,这会使孩子更加困惑。告诉孩子基本事实便可,比如“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如果孩子对问题总想问个水落石出,可以找些科普画册给孩子讲解。不要因为没了耐心而打击孩子的求知欲。
他们的思维已经具有逻辑性,能区分2个10以下数字的大小,但也仅限与此。有个实验:两只容量相当的花瓶,一个细高,一个短粗。即使你告诉他们水从细高的花瓶倒入另一个花瓶不会洒出来,他们也还是会认为细高的瓶子装水多。
去儿童博物馆参观或看儿童剧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是开发孩子兴趣爱好,开阔视野的绝妙机会。但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带他去美术馆;喜欢动物就去动物园;喜欢恐龙就去恐龙园等等。但有时别指望孩子会有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出现变得有些烦躁或发脾气,那就是你该带他离开的时候了。
学龄前儿童绘画、搭积木、剪贴和做模型的复杂性和技巧性明显增加,且游戏的模仿性更强,因此可安排动静结合的活动内容, 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丰富小儿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儿童在游戏中增强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学习关心集体、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及如何与人交往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学龄前期儿童即将踏入小学,需提前为入学做好准备。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最好的方法是让学习成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强压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下面分享一些让学习变得自然而有趣的方法:
l 在家里让文具、纸张变得随手可及:有研究表明那些文字书写能力较强的学龄前儿童大都是随处可以得到笔纸的孩子;
l 让孩子自己做剪贴簿:从报刊上剪下孩子感兴趣的主题,比如人物、动植物或汽车等等,让孩子自己做剪贴本,并逐渐丰富。增加他们不断“阅读”的机会;
l 鼓励孩子帮你制作购物清单,甚至让他们自己“写”上需要购买的东西;
l 把故事写下来:和孩子一起编故事,并逐字写下来,让孩子了解如何把构思组织成文字;
l 认读标志物:不断强化孩子对于标记物的记忆。比如路牌、超市的名字、汽车的标志。有助于孩子的识字能力;
l 写自己的名字: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读自己的名字,或者写出来贴在家里让他们经常看到;
l 拜访图书馆: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多看适合孩子年龄阅读的图书;
l 多看图画书: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鼓励孩子描述书中的场景,锻炼孩子理解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不时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小猫去哪里了?”、“画面里都有谁?”;
l 数数:锻炼孩子数数的能力,尤其是孩子问“多少”的时候,不断强化,孩子会越来越熟练并逐渐进步;
l 区分大小、形状及重量:创造机会教孩子在生活中认识形状,区分大小。比如找不同的叶子问哪片叶子大些?搭积木时告诉宝宝哪个是方的、哪个是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