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 | 雾化比输液危害还大?这样做减小副作用

熊猫医疗

孩子出现咳嗽、痰多、甚至咽喉水肿等呼吸道疾病症状时,医生常常会要求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这时有些家长会心存疑虑,尤其是网上还流传着“雾化就是滥用抗生素!它比输液更伤害孩子身体!”的流言。今天,熊猫君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雾化!



雾化的几个谣言 别信!


严正声明!

以下在朋友圈流传的内容纯属谣言,

各位机智的家长千万不要相信!


我们先说一说这个简单的帖子:


①滥用抗生素?

目前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生素,医院一般也不会把注射用的抗菌药物用于雾化吸入给药。


②滥用激素?

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对喘息性疾病十分有效的抗炎药物,同时也广泛用于哮喘、感染后咳嗽、急性喉-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在有适应症的情况下规范用药,其安全性较好。如: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就是专用的吸入性“激素”。


③副作用比输液还多?

雾化吸入属于局部用药,而输液用药是全身吸收,因此不存在雾化吸入比输液副作用更多这个说法。

注意:这并不代表雾化吸入就完全没有不良反应,任何药物的任何给药方式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只不过雾化吸入相对于静脉输血属于“重点捕鱼”,临床应用普遍,比较安全。


什么是重点捕鱼

雾化器或雾化机将药物雾化成细小雾粒或微粒,随着呼吸进入气道,作用于局部。所以说,雾化吸入是“重点捕鱼”。


由于无创、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被广泛用于哮喘、肺炎、支气管炎、喉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什么时候需要做雾化?


有的家长说,从上述来看,雾化是很好的给药方式啊,那以后宝宝用药都用雾化的方式不行吗?


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用于雾化吸入,特殊的给药方式需要特殊的药物。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用于雾化的药物仅有6类:布地奈德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溶液、异丙托溴铵溶液、沙丁胺醇溶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而且雾化也并不是完美的。


雾化吸入的药物只有约40-60%进入呼吸道,一小部分会滞留在口腔;一小部分则通过咽部进入食管通过消化系统而被全身吸收;还有一小部分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

哪些小宝贝适合做雾化?


不是所有的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通过雾化治疗来缓解,比如:


⭐ 普通感冒做雾化?


NO!普通感冒一般一周时间就能自行痊愈。


⭐ 一咳嗽就做雾化?


多数时候不需要。


别把雾化吸入药当止咳药,雾化治疗的作用也不是镇咳。很多时候咳嗽是不需要太担心的,它是在帮身体排出痰液。


⭐ 可能需要雾化治疗的情况:


◆ 哮喘急性发作

◆ 喘息相关的呼吸道疾病

◆ 急性喉炎

◆ 肺炎支原体肺炎

◆ 感染后咳嗽,咳得影响生活

◆ 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

……

(总之,做不做雾化,听从医生的意见。)


育儿小贴士

秋冬呼吸道疾病多发,总去医院做雾化,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按指南规范操作雾化器,家长完全可以在家给孩子做雾化。


许多欧美国家都推荐家庭雾化治疗,已发表多篇雾化器使用共识,如美国呼吸治疗医学指导协会的《家庭雾化器使用指南》,欧洲呼吸学会的《雾化器使用指南》等。





如何在家安全有效的做雾化?


1. 明确家庭雾化吸入的适应症


首先,应明确家庭雾化吸入的适应症,不是所有患有感冒、咳嗽的孩子都需要做雾化。不同疾病选择雾化治疗药物也不同


2.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


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装置很重要。雾化器主要有压缩泵(或氧气驱动)雾化和超声雾化器。


超声雾化由于雾粒颗粒大,且热效应可能影响药物活性,不适用于喘息性疾病药物雾化治疗。建议选用雾化微粒小、噪声低、药物残留量小、出雾效率快、体积小便于携带的雾化器。

3. 雾化时,一定要注意的细节


雾化前:洁口腔、鼻腔保证气道洁净通畅;面部不涂油性面霜,避免更多的药物由面部毛孔进入体内。


雾化中:采取坐位或抱坐位,取大小合适的面罩覆盖全部口、鼻,缓慢开启雾化直至规定速度;平稳或深慢呼吸,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不建议哭闹或咳嗽时雾化,婴幼儿也可在睡熟后雾化。注意不要让雾气外漏,避免药物浪费,也避免药物损伤眼结膜。


雾化后:一定要漱口,防止药物在口、咽部聚积,防止口腔内长鹅口疮;用面罩者应洗脸,清除药物残留。及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通畅。



雾化的相关Q&A


 Q :家里有雾化机,娃鼻塞的时候能不能直接用温水给孩子做雾化缓解鼻塞?

 A :不建议。因为雾化机出来的气溶胶颗粒不见得能在鼻腔内起效,很可能进入肺部,反而造成其他影响。鼻塞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Q :雾化时,让孩子深呼吸,药物吸入更深,效果会不会更好一点?

 A :使用常见的小雾化器时,建议平静呼吸,间歇性深吸气,最后经口吸入,减少药物在鼻腔内的沉积。

 Q :雾化有没有依赖性,做的次数多了,效果会不会越来越差?

 A :雾化没有依赖性之说,每次发病时,需要用药的方式和剂量与之前的雾化治疗无关。


 Q :连续做3天雾化是不是都能抵上一次输液的药量了?

 A :起作用的方式不同,“药量”不能比较,而如果雾化治疗3天,而不需要静脉注射激素,那雾化治疗的安全性会高于输液。


总之,对待雾化治疗,我们不要因为 “激素”而拒绝,也不要看别人效果好就随意使用。要不要给娃做雾化,还得听从医生的建议。

产品推荐
  • 1-3岁年度健康体检基础套餐(院区版)
  • 1-3岁年度健康体检全面套餐(院区版)
  • 4-6岁年度健康体检基础套餐(院区版)
  • 4-6岁年度健康体检全面套餐(院区版)
相关文章
更多
  • 小儿发育迟滞不容忽视!
  • 告别焦虑症,宝宝开开心心入园去!
  • 收藏 | 史上最全1~2岁宝宝体检攻略
  • 您知道儿童换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 1-2岁宝宝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 孩子“行为幼稚”很有可能是患了这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