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营养好不好,是不是通过胖瘦来评判的呢?
胖瘦反应的是宝宝基本体型的问题:苗条型、粗壮型、匀称型。宝宝是不是存在营养方面的问题,需要更加科学的评估,而不仅仅是从体型上来判断。
二、如何界定宝宝胖不胖?
是否超重需要进行一系列科学的、深入的评估。医院里最常用的评估工具是生长发育曲线。
生长发育曲线有不同的标准,比较常用的有世界卫生组织的生长发育曲线和中国九城区的生长发育曲线;
不同医院有自己不同的使用习惯,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和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习惯用的是中国九城区的生长发育曲线。
只有把身高的因素考虑进去,对体重的评价才是准确的。
2-18岁以上的孩子,采用BMI曲线。
5-84之间:体重和身高的比例是合适的。
85-95之间:超重。需要家长在饮食、运动方面采取措施,来控制体重。
95以上:肥胖。不仅仅是饮食和运动了,还需要行为管理和心理疏导等,甚至需要减重。
三、为什么会肥胖?
引起肥胖的因素非常多。
遗传或基因:如果爸爸妈妈体重比较重,宝宝也容易超重。
孕期宫内环境:如果妈妈体重增长过快,宝宝日后肥胖的发生率就可能增加。妈妈在要二胎的时候,孕期的体重不要增长太多。
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以及睡眠、情绪家庭环境等各方面。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薯条,小孩子看到,也会跟爸妈学。
四、肥胖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认知发育迟缓:有研究证明,胖的孩子理解力、认知力可能会弱一些。
早熟:骨龄相对于年龄是超前的。举例:如果孩子15岁的时候他的骨龄已经18岁了,他的身高就不会再长了。
疾病:脂肪肝、心脏病、高胰岛素血症、肺病
心理上的影响
五、如何才能让宝宝不胖呢?
营养饮食:吃好每一顿正餐,并且健康加餐。有规律地饮食,不跳过某一餐,也不暴饮暴食。减少吃膨化食品;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要少吃,一星期吃一次左右是合适的。
运动:动起来。除了在学校动起来,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报一些班,让孩子多运动自己的身体。
行为:希望家长能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减少玩游戏、玩手机的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
定期监测:让孩子的体重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
六、如何判断宝宝瘦不瘦?
生长发育评估(身高、体重、BMI):这三个方面的数值,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
看宝宝的瘦是短期的快速下降,还是一个长期的状态。有的宝宝得了肺炎之后,短期内体重下降非常快。
另一种情况:孩子一直瘦,偏食挑食,加了辅食后,体重也不太好。尤其1-3岁之间的宝宝,出现长得慢,偏瘦的情况是非常多见的。
临床评价:看一下其他的指标,是不是头发也长得不好,或者是骨骼发育得不好。
膳食评价:一天吃几次辅食,喝几次奶。每天是不是有加餐,每顿吃的量是多少。
生化检查评价:看看是不是有贫血的情况。
七、宝宝为什么会瘦?
生病的宝宝:神经发育损害;手术后;过敏:过敏有可能导致孩子变瘦,但孩子过敏并不是一定会瘦;呕吐腹泻。
没有生病的宝宝:
(1)喂养不当: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生病(怕上火等),不敢给孩子多吃。建议首先要吃进去,然后再解决疾病方面的问题。
(2)食谱单一
(3)饮食行为习惯:孩子不吃饭,不要追着喂。如果孩子不吃,要找原因。还有,如果大人挑食,不爱吃某种食物,孩子也会跟着不吃。
(4)龋齿:孩子牙不好,嚼不动食物的时候会吐出来。
(5)贫血和营养素缺乏:也会出现厌食。这需要医生来评估。很多矿物质的缺乏都可能造成厌食的情况。
(6)食物不耐受:孩子吃了一些东西,可能不会马上表现出一些症状,但是他会躲避吃这些东西。
八、消瘦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生长发育迟缓:孩子短期消瘦,或者急性疾病造成的消瘦,可以在短期内追赶上来。如果是长期的情况,就会导致他身高增长缓慢。
营养素不足:营养素越缺乏,可能会越不想吃东西。越不想吃东西,就越廋。这需要相关的检查来确定。
影响家庭关系:妈妈总说孩子不吃饭,会跟孩子发脾气。妈妈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影响。
不良饮食行为: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边玩。家长追着喂。长期这样,就会让他们对吃饭越来越没有兴趣。这种情况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就会好一些。
九、如何才能让宝宝长肉呢?
避免生病:秋冬季节容易感冒发烧,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如果本来就是瘦宝宝,体重就会瘦得更多。孩子要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回家要勤洗手。
饮食搭配:辅食添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食物的种类由少到多。适当的时候,食物的硬度要逐渐增加。
行为习惯:不要强迫孩子,会让他的逆反心理更严重。
定期检测:对于瘦宝宝,对于他们的监测需要更频繁。及时调整食谱,汇报家长在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