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同事老在我们面前说她家老二比老大精,不但智商比老大高,情商也比老大高出一大截。
虽然老二比老大小好几岁,但老二和老大在一起,她总觉得吃亏的是老大,时不时的要亲自出面维护一下老大的权益。
后来,见了她家老大和老二,两个小朋友往人前一站,老大老实懂事,老二嘴甜机灵,虽然一个爹妈生出来的,却大不一样。
为什么老二会比老大精?
这个问题不是别人一句话两句话能说的明白的,自从生了老二后,才慢慢有了体会。
竞争是最好的助力器
于是,老二二话不说(也不会说),蹭蹭蹭爬到两个人的身边,然后硬挤到中间去。
第一次发现这个现象的时候以为是偶然,再有第二次、第三次……,才恍然大悟,老二这是开抢了。
老二那个时候刚刚10个月,10个月的时候,老大在干什么?
老大在等着家里所有人主动凑上来跟她套近乎,不高兴俺还不陪你们玩呢。
老二从懵懂无知的时候,就隐约意识到,他并不能独享所有的东西,要想得到,最好是自己去争取。
而老大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况且之前攒下的孤傲的脾气,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陪练是进步的永动机
老大抬头看看老二,刚要抢回来,老二哇的一声哭了。
奶奶一个箭步冲过来,冲着老大说:“你这么大了,不会让着他点?”
老大委屈的退回去了,老二的哭声立马止住了,拿着玩具高兴的玩起来。
从被欺负到欺负人,这中间间隔的时间并不长。
多练几次,老二就找到了规律,一是哭,二是装可怜,最后,赢的总是老二。
老大性子直,不懂得耍计谋,最后往往败下阵来,自己心里还委屈的慌。
放手是独立的必修课
最后,那个包是挤出来的,还是烫出来的,没有人知道,大概只有老二知道,却不会说。
最终,算了算了,反正老二也没哭也没闹,看来没啥事。
老二心里说:“宝宝心里苦,你们怎么看的孩子?”
多磕碰几次,大人没觉得有啥,老二也不觉得有多疼。
老大小时候不吃饭,大人千方百计的喂,生怕她饿着;
老二不吃饭的时候,我们看看他“不吃就是不饿,饿就会吃了。”
老大学走路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护着,生怕她摔了;
老二学走路的时候,我们站在老远看着,“乖,往前走两步。”
老二从小处在竞争的环境中,时刻与老大这个陪练一起练上几下。
还要忍受着大人有意无意的忽略,他想要生存和发展,只能靠自己去争取,他不精明谁精明。
所以,养孩子啊,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别对他照顾的太好,适者生存,有竞争力的孩子以后更容易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