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当众撒泼越哄越哭?这3招,让他乖乖站起来

熊猫医疗

这两天,熊猫君在群里看见有个妈妈问:

4岁的女儿,各方面表现都挺好,惟一让人不省心的是,女儿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总是大声哭闹,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达目的誓不休。


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孩子的表现各式各样,有的孩子会明目张胆的“撒泼”;有的则会“撒谎”;有的则使用“冷暴力”,闷闷不乐、沉默不语……


以下三种是父母最常使用的手段


✘ 无条件满足孩子


孩子一哭闹,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有的家长就招架不住了。


为了让孩子迅速安静下来,只能没有原则的妥协

 

原本以为孩子满足了之后就会乖乖听话,结果孩子却越来越任性,动不动就撒泼打滚,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很多家长就采用第二种手段。


✘ 暴力对待,哭闹就打

 

这种情景通常的处理模式是:


——N次劝说、催促无果

——警告

——再次警告无果

——肉体上的惩罚,比如打手板

——孩子哭得更凶

——父母开始自责

有的家长气不过,上来就是狠狠一顿揍,发现这种方法还挺管用,孩子立刻就老实了。


时间久了,这种方法就会“失效”。


经常被打的孩子,要么更顽皮;要么变得敏感、胆小;还有的孩子甚至会将暴力用在他人身上,欺负弱小。


✘ 冷漠对待,不理他

 

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会认为父母不爱他


导致孩子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孩子难以相信任何人,包括父母。

 

实际上,孩子的每一次无理取闹绝不是毫无缘由,他们是在用一种最本能的情绪方式与父母沟通,希望引起大人的关注。


下次孩子无理取闹,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和孩子沟通


1
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


就拿看电视来说,每天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动画片,对眼睛的损害并没有我们想得严重。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孩子视力受损的很大原因在于很少沐浴阳光和户外活动。)

 

有的家长会说,约定好了看一集,但到了时间,孩子就耍赖。


这是因为多年龄较小的孩子,没有时间概念


那我们可以这样做:


在动画片还有十分钟结束前,可以提醒下“还有十分钟就要结束了,到时候你要自己关电视哦。”


当动画片播完,再次告诉孩子“这集已经看完了,如果想看的话,我们明天再看吧。”


这种多次的提醒,表明我们对孩子心理适应过程的关注,会让孩子更易接受。

 

你会发现,当你对孩子的合理需求表示出理解时,亲子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好。


2
弄清孩子哭闹背后的行为动机


曾经有个朋友分享过她家孩子的一件事:

 

有一次,奶奶要出门去医院检查身体,孩子听到后立马哭喊,不让奶奶走。就在朋友准备强制抱走时,孩子说了句“奶奶不要去医院,不要打针!”


原来孩子是怕奶奶去医院打针疼,所以才拦着不让去。


瞬间被暖到了。

 

其实,孩子无理取闹、撒泼耍滑的动机有很多比如:引起大人的关注、孩子觉得愤怒、为了掌控家长等等。


面对耍赖的孩子,先弄明白TA的行为背后的行为动机。


3
拒绝不合理需求,满足心理需求


如果孩子总是在同一类型的事件上无理取闹


比如:买玩具,那是因为孩子利用无理取闹得到了好处,久而久之,只要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利用这种手段来要挟父母,且屡试不爽。

 

当孩子的要求很无理时,父母内心要坚定


孩子去超市看到想要的玩具赖着不走,如果孩子大哭大闹,父母要保持冷静,温柔地对孩子,不吼不叫陪在孩子身边


首先,肯定TA的情绪

你不想走,妈妈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

 

其次,别在TA情绪激动的时候讲大道理,用简短的、有逻辑的话回应她的话:

家里有很多类似的玩具了,我们今天不买这个玩具,如果你想多看看,妈妈可以陪你多待会。”

 

最后,给孩子另外一种选择

你记不记得家里有个奥特曼,其他小朋友也很喜欢,如果你想玩别的玩具,我们可以跟其他的小朋友交换。”

 

“跟其他孩子交换玩具”虽然不能完全达到孩子的要求,但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他的心理也得到了满足。


等待孩子平静下来,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明白,无论何时,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减少一分一毫。


千万不要哄骗孩子,比如说:下次来买。到了下次还不买,又是一场持久战。

 

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跟TA明确说出TA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理解TA,这样孩子才可能敞开内心、反过来试着理解我们,这也是“共情”的能力。


孩子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期待。


一旦我们了解了孩子哭闹背后的真正意图,事情就简单多了。

 

不妨尝试熊猫君提到的方法,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理解,做温和坚定的父母,呵护孩子的心灵健康


·END·

产品推荐
  • 1-3岁年度健康体检基础套餐(院区版)
  • 1-3岁年度健康体检全面套餐(院区版)
  • 4-6岁年度健康体检基础套餐(院区版)
  • 4-6岁年度健康体检全面套餐(院区版)
相关文章
更多
  • 小儿发育迟滞不容忽视!
  • 告别焦虑症,宝宝开开心心入园去!
  • 收藏 | 史上最全1~2岁宝宝体检攻略
  • 您知道儿童换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 1-2岁宝宝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 孩子“行为幼稚”很有可能是患了这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