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
来看看这则故事: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这群年轻人很纳闷。
总经理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我们长那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东西是多大的错,有多么严重!
机会只有一次,因为一个不好的习惯,他们和机遇失之交臂。
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必要的礼仪习惯。
1.弯腰捡东西时,一定要蹲下。
2.吃东西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尽量不在公共场合吃东西。
3.坐板凳要双膝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
4.未经主人允许,不要随意乱翻别人东西。
5.到别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烧的饭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发出真诚的赞美,以示尊重。
6.用餐完毕,帮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对方不让帮忙,也要有这个举动,表示感谢。
7.接电话,第一句要说“你好”,话说完毕,让对方先挂电话;如果对方让你先挂,说过“再见”后,停顿3秒再挂。
8.别人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务时,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9.看别人手机照片或电脑等其他物品,未经允许,不要往下翻动。
10.对人友善,时刻保持微笑。
这些礼仪知识,都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具体体现,父母不仅要教给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
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
下面的这份小学生习惯养成一览表非常实用,值得家长永久收藏。
7、8岁习惯:
1.能独立并按时完成作业;
2.养成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以及坐姿;
3.自觉阅读课外绘本(带拼音)。
9、10岁习惯:
1.每天预习;
2.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
3.作业干净整洁;
4.阅读课外读物。
11、12岁习惯:
1.认真听讲;
2.每天预习复习;
3.积极思考;
4.作业赶紧整洁并正确率要高。
13、14岁习惯:
1.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复习;
2.积极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阅读科普读物与文学作品。
15岁习惯:
1.回答问题注重规范;
2.有收集记录的习惯,尤其是错误的地方;
3.学会举一反三;
4.涉猎广泛,关注时事新闻。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长要有耐心,坚持做下去,这样孩子上了高中后就会很省心了。
孩子除了要有以上良好的习惯外,更要有以下这些技能,你家孩子都有吗?
「态度篇」
积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最重要的是停止抱怨,寻求解决方案。
动力。一开始,先设定一些较小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从而逐渐锻炼这种技巧。
拖拉。教导孩子要吸取拖拉的教训,找出他们拖拉的习惯,并且研究如何克服它。
激情。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找到使你激情洋溢的事物,并全情投入。
「社交篇」
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就永远离不开社交,孩子也是如此。
合作。结交朋友胜于制造敌人,在竞争之前先学会团队合作。
同情。这是被学校完全忽略的主题。应该教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了解别人,并去帮助别人摆脱痛楚。
爱心。爱心和同情是双胞胎,同情着重于减轻别人的痛楚,而爱心则是希望他人幸福。
倾听。要孩子学会如何真正地倾听他人,从而能够理解和感觉他人。
交谈。交谈与倾听是紧密关联的,我们往往需要的是互相交谈,而不是教导。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请学会与你的孩子交谈,而不是只要他听话。
「实物篇」
怎么样生活得舒适有条理,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家务。如何保养和维修房屋的各种物件。掌握进行基础维护的工作和方法,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该叫专家来帮忙。
清洁。太多的成年人没有学会如何送洗衣物,如何清洁房间。不要只是让孩子做这做那,而要他们真的学会这些事情。
组织。让孩子学会如何摆放文件,如何让事物各就各位,如何建立待办事宜,如何建立工作流程,以及如何集中精力在重要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