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

本词条经由以下专家审阅
张亚梅
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小儿学组的组长、北京分会耳鼻喉科专业常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laryngology》杂志中国编委、《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
疾病介绍

从医学的角度定义,过敏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鼻粘膜炎症反应,把这句专业术语翻译成通俗的讲法就是,当患者的鼻粘膜接触到一些过敏物质后,由于这些物质的刺激导致鼻粘膜“发炎”了,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症状

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眼、耳)痒、鼻塞,这是教科书式的四大经典症状,对于小年龄的患儿往往还有个出鼻血的症状,所以不要以为出鼻血都是“上火”引起的。

病因

这里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一下病因,首先患者是一种“过敏体质”,患者本身与生俱来的对一些日常接触的东西是敏感的,这些东西通常比较微小,会被吸入到鼻腔内,在粘膜表面停留,并“刺激”粘膜产生炎症反应而引发一系列鼻腔症状。

医生怎么做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分析病情,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鼻腔检查及相关部位的查体,有时还会根据治疗需要进行一些血液检查,寻找可疑的过敏源,给予综合判断,做出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对策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对策都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很强,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大体把治疗分为四个部分:


1. 针对速发相过敏反应的治疗,常以口服“抗过敏”药为主,控制喷嚏、鼻痒、流涕的症状为主;


2. 针对迟发相过敏反应的治疗,常需要鼻喷药物,以控制鼻塞为主要目的;


3. 脱敏治疗,对年龄有限制,通常需5岁以上的患儿,疗程较长,需要根据患者个体选择,不适于全部过敏人群;


4. 手术治疗不是首选,绝大多数针对儿童的手术都不是以直接治疗过敏性鼻炎为目的的,个别伴发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为了恢复正常鼻腔引流,祛除鼻咽部病灶,根据需要可行腺样体切除术,但本手术仍然不会是过敏性鼻炎治疗所必须的。

要点

过敏性鼻炎在城市人群的发病率,特别是在儿童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由于全身合并症较多,需引起重视,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上述典型的“四大症状”如果规律出现是比较容易引起家长重视的,但是实际临床中由于儿童的表达能力和临床症状的多样性,还是有很多患者的症状比较隐蔽的,这就需要家长们长期细致、耐心的观察才能发现。


比如有些小年龄的孩子不会说鼻塞,他(她)们仅仅在运动时或睡觉时表现为轻微的张口呼吸、出气粗,如果不去仔细观察,常常造成疏漏。

家长能做什么

1. 细心观察患儿的症状,包括生活中一些细微的容易被忽视的习惯,比如揉鼻子,揉眼睛等细微的小动作,及时详细地提供给医生。


2.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医嘱的用药疗程一定要坚持贯彻,不要按自己的判断随意终止治疗,如果有用药方面的疑惑需和医生沟通后再决定是否改变治疗方案。

预防

过敏性鼻炎的预防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发病特点的多样性和随机性是难于预防的重要原因,除了少数按照植物类过敏源流行季节发病的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存在遵循一定特点的发病规律,可以在发病前小剂量应用药物,从而使的疾病在发病季节得到更好的控制,当然这仍然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相关课程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