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妊娠“危机重重”?产科专家支招“过关斩将”!

熊猫医疗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呈现不断推迟的趋势,加之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妇女生育意愿的下降,高龄产妇的队列逐渐“壮大”。


2019年《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提到,据2011年的数据调查显示,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为10.1%,其中35~39岁孕产妇及≥40岁的孕产妇分别占8.3%及1.8%;国家卫生监管部门预测,2017至2020年高龄孕产妇每年将达到300万例以上,约为往年的1.3倍。


"

医学上认为,年龄≥35岁怀孕称为高龄妊娠。一般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3~28岁,35岁以上的产妇都属于高龄产妇

"


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医疗总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范玲教授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女性在40岁左右生育二胎,这些因素都使得当前社会高龄妊娠人群大幅增加。



孕前、孕中重视筛查诊断



由于高龄产妇的生育能力和身体机能处于逐渐下降的状态,受环境、社会中多种危险因素的长期影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与适龄妊娠女性相比要高出2倍~4倍,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及健康。


"

随着年龄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会增加,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流产、早产、死胎、超重肥胖等等。

"


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范玲教授提醒,一定要按照要求规律地进行产检


此外,高龄产妇容易发生染色体异常,因此建议高龄女性要重视孕期的产前筛查及诊断。


除筛查诊断外,《专家共识》也强调对于高龄妇女要进行妊娠前的健康状况评估,包括既往史、生育史、家族史、妇科疾病检查等一般情况以及妊娠前的健康教育、高龄妇女是否适宜妊娠的评估等。



在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上,高龄妊娠与适龄妊娠也有不同。正常适龄孕妇建议41周之后进行引产,合并糖尿病但未使用胰岛素的适龄孕妇40周之后进行引产,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适龄孕妇40周之前进行引产。而高龄产妇应在39周左右终止妊娠。《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建议,年龄≥40岁的孕妇应在妊娠40周之前适时终止妊娠。



孕中加强产妇管理



分娩期对适龄和高龄产妇均是风险高发时期。


"

高龄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也会因子宫肌肉收缩力差、盆底肌弹性差、韧带紧张、产力不足、心理素质不佳给分娩造成影响,尤其是阴道分娩时易造成难产。

"


范玲教授指出,在分娩过程当中加强高龄产妇的管理,可以降低母儿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障母婴安全。


对高龄产妇分娩期的管理,《专家共识》也给出了一些可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关注高龄产妇的精神状态,树立其阴道分娩的信心;

2. 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变化;

3. 注意产妇的一般情况,产程中及时进行能量补充,建议少量、多次半流食;

4. 警惕宫缩乏力;

5. 推荐分娩镇痛;

6. 在分娩过程中,若高龄产妇强烈要求改变分娩方式,应放宽剖宫产术的指征。



值得提醒的是,一些产妇在分娩时对自身身体症状不自觉,不能及时描述身体出现的问题。


范玲教授建议医生、助产士要严密监测产妇的血糖、血压等生命体征。


"

有些产妇不是特别难受的时候不会说出来,这容易使医务人员忽略一些重要信息。所以生产过程中,医生、助产士要引导产妇,了解她们有无身体不适、需不需要排尿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



警惕产后出血



无论是初产还是经产,对高龄产妇的关注不是生完孩子就结束了,高龄产妇在产后更容易出现如产后出血、产后排尿、产后子痫等问题。


"

高龄本身就属于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龄产妇一定要做到提前预防性用药,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


范玲教授强调,分娩后产妇的心理关注也不能松懈。应合理指导准妈妈的母乳喂养和产后康复,树立良好心态,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同时,产后的身体恢复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高龄产妇要注意加强盆底功能的康复锻炼,以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医学技术发达,高龄妊娠也不再那么可怕。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高龄妊娠发生难产、产后出血、并发高血压等事件的概率依旧很高。


范玲教授建议,尽量在最佳妊娠年龄生育,保证生育时的身体状况是最佳的、精力是充沛的,远离高龄妊娠,降低身体异常出现的概率。


"

高龄妊娠是高危妊娠的一种,也是占比较高的一种高危妊娠。但其他的高危妊娠也不能忽视,比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孕妇,羊水过多或过少、胎位异常、巨大儿等胎儿异常的孕妇都属于高危妊娠的范畴。

"


范玲教授提醒,很多高危妊娠情况通过多次产前检查才能发现,只有早筛早发现,才能做到早治早处理


因此,无论是高龄产妇还是其他高危妊娠的孕妇产前的筛查和诊断一定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