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就好动,喜欢大喊大叫、吃饭也不专心,上课喜欢和同学交头接耳,老师也反馈,每次上课总是小动作不断,我一度怀疑TA是不是有“多动症”?
孩子好动就是有多动症?到底什么是多动症?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本期导读
■ 什么是多动症?
■ 多动症要警惕这4个表现
■ 孩子好动背后的原因
■ 提升孩子专注力的3种方式
什么是多动症?
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通过好奇心来探索世界,用活动来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满足情感需要,使其各方面得到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多动”则会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学习、行为和心理的发展。
多动症全称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只会影响12岁以下5%-10%的孩子。多动症于学前起病,呈慢性过程.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低的自尊心。
多动症要警惕这4个表现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4个临床表现,警惕可能是多动症,建议尽早就诊,咨询专业医生。
1、活动过度。
有些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就会有明显表现:以跑代走、翻箱倒柜、经常和同学打架等;
2、注意力集中困难。
玩游戏时往往也不专心、专心听课的时间短暂,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听不清,以致做作业时常出现遗漏,倒置和解释错误。
3、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
由于缺乏克制能力,常做出过分反应,以致在冲动之下伤人或破坏东西。
4、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智力水平不低,但约有90%左右的儿童学习困难。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说、读、写、推理计算及社会能力存在缺陷,使理解,记忆,思维产生问题,导致学习困难,成绩上不去;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和耐心去克服,社交能力差与同学相处不好,产生厌学情绪,严重时逃避学习。
孩子好动背后的原因
看了上边的内容,相信不少家长对多动症都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好动≠多动症,那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好动呢?
01 天生性格使然
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活泼、爱动,一般来说只要行为符合同龄人的行为特征,那好动也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待孩子进入幼儿园、学校等有纪律的地方,受环境影响,行为就会有所改善。
02 家长过分干预影响孩子注意力
一部分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带娃,尤其是当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受到外界干扰,分散其注意力,导致孩子爱动。
03 小宝宝要警惕听力问题
听力有问题的宝宝要不就不动,要不然就是很多动,家长需要留意。
提升孩子专注力的3种方式
1、改善环境。
保证孩子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减少让宝宝分心的元素。玩玩具的时候一次玩1-2个,而不是把所有的玩具一次性摆在他们面前。
2、兴趣引导,专心陪伴。
不要纠结于孩子能在一件事情上专注多久,而是要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放下手机,一心一意地陪伴孩子玩耍:多鼓励、少评判,和孩子一起沉醉在亲子时光里,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3、减少干预。
最成功维持着孩子的专注力的家长是那些「孩子主导」的人。父母应该不插手,让孩子自主地对游戏或玩具感兴趣,并尽可能地不要在玩的过程中打断孩子(即使你非常想鼓励一下孩子,或教孩子某些额外知识)。